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北京行动很快,如无意外,不会更大规模暴发

近日,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采访时提到,北京这次疫情“出乎意料”。

我不认为出乎意料,应该说是意料之内。疫情全球大流行,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,对这一点要有清醒认识。新冠病毒防不胜防,人口流动、复工复产也无可避免,所以在疫苗出来之前,疫情局部暴发会是常态,我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。当然,具体哪个地方会暴发,无法预测。

每一种防控策略都有利弊,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。我现在所在的美国纽约,过去一段时间感染人数很多,现在20%的人有抗体,即便再出现传染源,感染人数也不会短时间内冲得很高。而中国在疫情严重时,很多人并没有感染过病毒,身上没有抗体。所以,不要觉得北京防范那么严不应该暴发疫情。不过,新发地批发市场规模大、人口流动性大,风险相对大一些。

北京行动还是挺快的,其他省份也已经排查、隔离密切接触者。目前的措施应该能发挥效果,如无意外,不会更大规模暴发。

至于是否全市大筛查。我认为不应该。从科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上说没有意义。北京常住人口2000万,全筛一遍说明不了什么。如果后续再出现传染源,仍然会有人被感染。全市筛查浪费精力,而且弱化了重点地区和行业的防范能力。根据传染源、密切接触者筛查,是比较合理的做法。

(2020年6月17日,北京朝阳公园内,医务人员进行核酸筛查。  图/财新记者 丁刚)

病毒来源“不要瞎猜”

大家都疑惑,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到北京新发地市场,为什么都是市场暴发疫情?其他国家也有肉类联合加工厂暴发严重疫情。可能人员密集型高的地方有不同传染源,密集型不高的地方也有暴发疫情的。传染源进入而未察觉,导致疫情暴发,但不能因为有几个市场暴发疫情,就简单地归因和联系。

新冠病毒很多基本特性仍然不清楚,比如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性有人认为很强,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却说很弱,不同专家的科学论文也相互矛盾。这次新发地传染源哪来的,各方说法又不一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认为需要等待进一步研究结果,根据事实说话。

北京疫情的病毒来源,现在的观点比较混乱。有疾控专家说,病毒分型溯源显示可能“源自欧洲”,随后其他疾控专家又表示“源自欧洲“的说法不准确。

我认为在很多事情不清楚的情况下瞎猜测、下判断,除了造成混乱,没有任何好处,更不应该在媒体上不负责任地发言,造成公众过度恐慌。

从疫情防控上说,即便搞不清病毒从哪来,防控工作照样可以做。

北京不应该大面积停摆

回顾半年来的疫情防控,我认为即使出现北京这样的情况,还是不应该大面积停摆,否则中小企业、低收入人口生计难以维持,对国家经济也不利。在目前这种情况下,公共卫生专家不能只看到传染病不要暴发、流行,还要把握疫情防控和社会运转之间的度,比如新发地市场及其周边学校,没有必要无限期封锁。按照以前的观点,新发地市场及其周边学校,在14天没有出现新增病例的情况下,就可以解封。

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恐慌。只要公众注意戴口罩、勤洗手、避免大规模聚会等等,经济应该可以平稳运行,不会有大影响。

数据透明可以降低公众的恐惧感

现在没有证据表明病毒的毒性强化或弱化。从总体上看,这半年来,各国重症比例差不多,相对恒定。60岁以下人群里,重症比例很低。死亡人群里, 7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四分之三,这些规律在很多国家慢慢体现出来。

我没看到湖北最终的总体统计数据,媒体报道又主要是重症、死亡等典型案例,公众看到的场景不是全貌。而且各国报告标准也不同,比如我所在的美国纽约,每天公布所有病例数、住院数、死亡数等数据。今天(17日)纽约市的报告,全纽约市新冠死亡的年龄分布:75岁以上占60%,65岁以上死亡占84%。少数有肥胖症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青年人是重症,更多人属于无症状。

中国国家疾控中心、卫生部、各省报告疫情的数据如果被更多专家分析解读,可以安定人心。美国数百万的确诊病例很可怕,好多州目前也还没控制住,但北京才上百例就这么恐慌,大家就没办法正常生活了。美国有它的问题,但数据透明可以降低公众的恐惧感。现在我倒不觉得是中国官方隐瞒,而是公共卫生、流行病学队伍能力不足,数据展示不及时。

我很少在媒体上看到中国专家对数据的解读。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展示的数据,美国媒体对美国各州死亡和新增病例等数据的展示,以及很多公共卫生专家对疫情的分析,都非常细致,一目了然。对比之下,中国公共卫生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

最大的问题在于数据太分散

公共卫生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数据太分散,导致很多事情说不清楚。比方说,武汉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分布什么样?病例定义什么样?这些数据能对后续疫情防治起什么作用?

企业家应该和公共卫生专家一起推动数据的流动与分析。中国的数据,包括公共卫生数据一直缺乏共享,各部门的数据往往拽在他们自己手里,没有分享给大家。美国也有这种情况,所以比尔·盖茨支持专家把分散在各个官僚机构的数据整合起来深入分析。像传染病死亡数据、各种危险因素数据、营养数据和环境数据,中国都有搜集,但是要么分散在不同层级、不同部门,要么藏在各种出版物里,没有人真的拿来用。

大家动员起来,有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。美国对于疫情的数据公布分析,初期美国CDC(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)做得还不如霍普金斯大学的全球疫情数据图,就是一个导师带着两个中国博士生做的,影响非常大。有眼光的中国企业家可以促进公共卫生数据共享,用数据评估公共卫生政策有效性,用数据分析公共卫生投资应该怎么做、效果怎么样、有哪些省份和人群应该重点救助……这些能对政策改进起非常大的作用,而且影响长远。

此次武汉疫情暴发,直报系统没有发挥作用。我早就说过,直报系统之所以失灵,不是功能不足,而是没有使用。如果不用,再好的系统也发挥不了作用。直报系统当然需要时时更新,但促进各地把系统用起来更为重要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杨功焕

杨功焕

4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家。曾任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4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20年 4篇